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月背地下浅层结构 月背地下长啥样?

2020-02-27 10:56

  北京时间2月27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

  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月背地下浅层结构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测月雷达好比是一台给月球做CT的设备,它在2019年1月4日早上9点29分35秒开始工作,是基于前两个月昼期间500 MHz的高频通道雷达所探测的数据。

  根据获得的物性参数和雷达图像,沿着月球车行走的106米的路径,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次表层地层单元。
 

相关推荐

揭开人工养蝎的幌子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 有约百颗牙齿比蜂鸟还小

中国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显著下降 一定程度上与疫情相关

拓展阅读
快讯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